2021年5月30日,云南15头野象继续北迁,已进入云南玉溪市红塔区,红塔区大营街村附近直升机在天空中盘旋追踪象群,地面上当地调动了消防车巡逻,还为此准备20多辆渣土车在大密罗路边随时待命,必要时拦截象群进入市区。
2021年5月30日凌晨,云南北迁的15头亚洲野象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大湾村附近。地图显示,大湾村位于峨山县峨峰山以北20公里左右,此前6天时间里,它们一直在玉溪市峨山县逗留。
据峨山县相关部门介绍,这15头野象中,有成年雌象6头,雄象3头,亚成体象3头,幼象3头。在野象群经过之前,地方派出所会提前通知村民撤离,让他们在田间疏散,可以离村躲避,也可以藏身自家房顶或二楼。有村民为防止大象进入民宅,选择用拖拉机堵住院门。尽管如此,还是有人与野象群相遇。
它们原生活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。自2021年4月16日起,17头野象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,其中2头返回墨江,其余15头继续从元江行至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,并于24日抵达玉溪市峨山县。
据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消息,2021年5月30日上午,在峨山县逗留6日后,野象群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。“北迁”的日子里,它们白天寻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林间、空地休息,夜晚开始穿越村庄、农田徒步,也曾闯入县城和当地居民的家中“肇事”,吃掉不少玉米和禾苗,还踩死了一村民家的两只鸡。
数据显示,野象群在元江县、石屏县共“肇事”412起,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,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,这些数字还在动态增长中。
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2个无人机监测小组,利用无人机红外功能不间断地对野象群实施勘察、跟踪,由联合指挥部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和防范准备,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。
同时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派出5名专家于30日前往红塔区,与指挥部共同商讨应对象群北迁相关措施。贵州省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员冉景丞称,本次野象迁移并非有意识的,“它们可能是在‘漫无目的’地寻找‘出路’”,如果野象群一直没找到栖息地,它们也有可能原路返回。
据了解2021年5月27日晚,10余头大象进入云南玉溪峨山县城,期间象群翻越高速走进了一家车行。
车行老板当时没来得及撤离,在门口和大象碰了个正着,只能紧急躲进车内避险,看着大象从自己身边经过。对于当时的情况,车行老板称,(象群)走路发出的震动像有货车经过,当时自己紧急躲进车内避险,吓得大气都不敢喘。事后老板还发现,大概是一路奔波有点渴,它们直接喝干了店里两吨的水。
众所周知,大象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群居性动物。而正在一路北迁的,正是一直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名鼎鼎的“短鼻家族”象群。之所以叫“短鼻家族”,是因为象群中,曾经有一头小象鼻子受了伤,为了方便识别这个象群,保护区工作人员就给它们起了“短鼻家族”这样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。而且这个大象家族似乎很喜欢到处游荡,它们的北迁开始时间可以一直追溯到2020年3月份。2020年3月,“短鼻家族”象群共计16头野象从西双版纳州进入普洱市,并一直北上。2020年12月,象群在普洱生下一头象宝宝,数量变成17头。2021年4月16日,17头野象进入玉溪元江县。
象群数量众多,麻醉的方式对于大象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危险性,但如果任由象群继续北迁,同样对象对人都极具风险。我们刚刚了解到,当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阻止象群继续北上的方案,专家们究竟会如何“劝返”象群呢?
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 陈明勇:预案里一个是通过一种脉冲式电围栏,对亚洲象的行进方向进行适当的校正,这种电围栏对亚洲象是很安全的。